投石器
它不僅火力強大,製作方式也不困難,等等的因素導致它成為中古戰爭時期重要的攻城主要火力,這種武器大多用來攻打移動較慢的部隊,或是不會移動的建築物。
中國投石器
投石器在春秋時代已經有使用,不過沒有清楚的文獻記載,已不可考,那時候名為「炮」,再細分一點,分成炮車、單梢炮、雙梢炮、五梢炮、七梢炮、旋風炮、虎蹲炮、拄腹炮、獨角旋風炮、旋風車炮、臥車炮、車行炮、旋風五炮、合炮、火炮等,其功用也不同,有些適用來守城,有些則是在戰場上大顯神威,有些則是專職破壞。
戰國時代出現投石機,有單梢和多梢等機種,多梢的最多有七梢,可同時發射七粒彈丸,必須用二百多人來拉繩發射。
三國時代,劉曄幫曹操設計出威力強大的投石車,用來攻擊呂布和袁紹,使曹操戰無不克。
北宋開寶八年(西元975年),使用發射火球的投石機攻滅南唐。北宋靖康元年(西元1126年),李綱使用可以爆炸的彈丸擊退金兵,這種投石機叫霹靂砲。
南宋紹興三十一年(西元1161年),虞允文在采石磯用裝有霹靂砲投石機的戰船擊退金兵南侵。
蒙古人從波斯得到配重式投石機,平衡重錘達10噸,威力比中國的強大許多,蒙古終於滅亡中國。
西洋投石器
外國對於投石器也有使用,如法國,英國等歷史悠久之國,大多有投石器的痕跡。
但最初只是羅馬貴族們的遊戲,他們在圍獵中使用投石器射擊小型野獸。
投石器出現於西元前十三世紀的中古戰爭時期,主要是由小型投石器開始發展,拿於手上,可拿2、3個,但那時還只是輕武裝的兵士,所以只負責輔助的工作。
投石器是構造與石弩(onager,別項)相仿的投石機器,不僅古希臘、古羅馬有使用,連中世紀的歐洲也有使用它。在使用繩索或毛髮的反作用力,以及絞車、棘輪這些點上都一樣。投石器放置石頭的末端會加工成投石索形狀或湯匙狀。而有些投石器除了可拋射石頭外也可以射出長槍或箭矢,機種相當豐富。
因為「catapult」一字在希臘語中是表示「揮、擺」的動詞,所以凡是裝有主幹的投射機器全都叫做這個名字。如今我們最常看到的,是拉爾夫·培恩·蓋爾衛(Ralph Poyne-Gallwey)於二十世紀時復元,在城牆上使用的投石器。
投石器-手繪設計圖
槓桿原理:
「施力點」壓下去的地方「支點」就像翹翹板中間支撐地板處「力臂」即施力點和支點的距離「抗力點」投石器放石頭的地方
施力臂與支點之間越長,射程就越遠,但太長很容易卡到,造成射不出去。發射座越薄,所發射的距離越遠。發射桿的粗細越細越遠。拉力越大,發射的距離越遠。
以配重式投石機來說,它的原理有:
1. 槓桿原理:
第一類槓桿,即支點在中間。投射桿(抗力臂)越長,彈丸越輕,射得更遠。
2. 能量守恆:
位能轉化為動能,配重原本在高位置,得到位能,當配重往下落時,位能轉化為動能,使彈丸獲得速度飛出去。 mgh+(mv²)/2=定值……能量守恆原理
3. 角動量守恆:rw=mv r指抗力臂長度 w指角速度 m是彈丸重 v是彈丸速度所以抗力臂越長,往下拉的速度越快就使角速度越快,那彈丸飛出去的速度v就越快。 速度越快,動能(mv²)/2就越大,破壞力就越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